摘自馬丁.布萊澤所著《消失的微生物》
馬丁.布萊澤:1948年生于紐約,現任紐約大學朗格尼醫學中心醫學教授、微生物學教授,紐約大學人類微生物組計劃負責人。美國醫學院院士,美國人文與科學院院士。
我在美國各地作演講時,許多人都問我如何看待益生菌(Probiotics):它們是否像宣傳的那樣有效?我什么情況下需要使用它們?
我有一位同事,是一位年過花甲的女士,一直很健康。幾年之前,她一覺醒來,下腹部疼痛難忍,而且發了高熱。她擔心自己可能需要動手術,但是血液和X線檢查之后,她被確診為憩室炎(Diverticulitis)。
這是一種常見的大腸末端感染,多發于年長者身上,但是我們并不理解它的肇因?;颊咄ǔP枰邮茏≡褐委?,包括控制飲食,讓腸道充分休息,服用抗生素,病情都會好轉。
為什么要使用抗生素?因為它們有效。傳統的解釋是,通過抑制整體的腸道微生物群系,或者某種目前尚不明確的特定的搗蛋分子,炎癥消退了。這也許沒錯,不過許多細節仍然不完整。
在我同事的例子里,這種糟糕的腹痛后來又復發了5次。她一度擔心身體出了大毛病。在第5次復發之后,她咨詢了腸胃方面的??漆t生。醫生建議她服用益生菌,她于是照辦,每天服用。果然,在過去的兩年里她再也沒有犯任何毛病。
巧合嗎?可能是的,也可能不是。當她后來告訴我這個故事的時候,我很高興聽到了一個益生菌有效的例子。有可能,益生菌改變了她腸道的微生物平衡。但是,我們目前還無法解釋其中的因果機制,部分原因在于我們無法直接觀察到腸道內部的動態變化過程。
雖然有這樣成功的例子,但我對圍繞著益生菌的許多論斷都持懷疑態度——這些標語充斥著超市貨架、藥店柜臺、健康食品商店,但是,沒有權威機構認真核實過它們。在美國,益生菌的廣告成了一種言論自由。它們包裝上作出了各種各樣促進健康的空泛斷言,但是在絕大多數例子里,沒有任何嚴格的檢測表明它們確實有效。
益生菌的定義非常寬泛。有時候它們是一種細菌,有時候它們是多種細菌的混合;它們可能以液體、粉狀或者藥膏的形式出現;有時候明明是同一種細菌,卻以不同的商標銷售,而且相關文字宣傳的效果也不盡相同。有些細菌最初是從牛奶或者牛奶產品里分離到的;一些細菌,比如雙歧桿菌,最初從嬰兒身上篩選到的;還有一些細菌是從成人身上分離到的。各種組合層出不窮。這是一片冒險家的樂園,整個領域幾乎處于失控狀態。
我比較有把握的是它們基本上是安全的——你可以像對待食物一樣對待它們。如果你本來就比較健康,因益生菌而生病的概率恐怕很低。但是它們真的有效嗎?許多人堅稱確實有效,所以其中確實有可信的成分,但是我無法確定可信的程度如何。
此外,還有益生元(Prebiotics)。與益生菌(活細菌或酵母)不同,益生元是化學物質,它們可以促進有益共生菌的生長。比如之前討論過的,母乳里含有多種天然的益生元,包括許多小分子糖類,可以被嬰兒腸道中的特定細菌所利用。母乳之中的這些天然物質會篩選在嬰兒腸道里入住的早期細菌?;瘜W家利用這些天然物質及相關配方作為益生元來促進人們腸道里本來就有的細菌。
合生元(Synbiotics)是益生菌與益生元的混合物。配合使用,益生元大大提高了益生菌在腸道內定居下來的可能性,并使得后者可以存活更長的時間。
益生菌、益生元、合生元背后的說辭頗有吸引力,但是,目前我們無法評估其中有多少是安慰劑效應。醫生曾經開出糖丸、注射生理鹽水,或者給不缺乏維生素的人注射維生素B12——這些患者相信它們吃的是藥,因而感覺好多了。安慰劑效應非常容易愚弄人。這對很多人都有效,特別是當人的態度對病情恢復起了作用的時候,比如后背疼痛。疼痛可能確實非常嚴重,也可能只是身體狀態的一種暗示。
有些產品聲稱它們可以使你感覺更好、更愉快、更有活力。但是這些目標非??辗?,難以定義,更難檢測。你怎么知道你感覺好多了?而且,更重要的是,與什么相比?
當你走進健康食品商店瀏覽益生菌的時候,“走進健康食品商店”這一行為本身就暗示著你在尋找某些讓你感覺更好的東西。通過購買產品,你已經準備好了接受幫助,于是,安慰劑效應就自然而然地出現了。
鑒于無法排除安慰劑效應,我們無法斷定這些產品是否當真有效,除非我們可以進行單盲測試。在單盲測試中,受試者將服用益生菌或者安慰劑——它們無論是外觀、氣味或者味道必須完全一致,而且受試者不知道他們吃的是哪一種——然后,研究人員再來評估這對每一位受試者的健康影響。不幸的是,針對益生菌的研究寥寥無幾。那些借此賺了大錢的益生菌供應商們對資助這類研究興趣闌珊。
另外一個論斷是益生菌可以幫助緩解特定的疾病,比如說潰瘍性結腸炎或者癌癥,或者是可以幫助流感患者迅速復原。這樣的論斷更容易檢測。但是,目前針對這些論斷的嚴格對照研究也屈指可數。
個中原因不難理解。某些疾病,比如潰瘍性結腸炎,在患者之間存在很大的個體差異。而一項有效的研究需要大量的患者參與,得有上百份甚至更多樣本才可能排除個體差異的干擾,發現真正的因果關聯——但這類研究將非常昂貴。
我并無意貶低益生菌的作用。事實上,我認為,它們在未來的疾病預防與治療中將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但是我們需要更嚴格更扎實的科學論證來確定它們是否有效。到底我們應該將哪些微生物補回人體?也許你失去的細菌與我失去的細菌不盡相同。我們如何知道體內哪些細菌被抑制了,哪些瀕臨滅絕?鑒于抗生素能夠抑制或者消滅特定的細菌,我預計,在未來,我們在給患者抗生素的同時也要輔以特定的益生菌,這將成為標準的治療流程。但是首先,我們必須理解我們面對的是哪些微生物。
和聯四海生物(gh_1a3f23f19628)